我院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阶段评估
9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率领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肖鲁伟为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药处处长陆建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温泽淮等组成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阶段评估专家组一行5人对我院基地业务建设情况进行了阶段评估和指导。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云林,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副厅长张平,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副局长江南艳,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孙秋华、副校长方剑乔等出席了汇报会。医院院长吕宾、党委书记曹毅等党政班子参加了汇报并陪同检查与评估。
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我院基地阶段性汇报,审核了基地建设自评估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与基地业务建设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座谈、答疑及讨论。现场考察了基地基本建设、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血液病临床实验室、中医特色诊疗区及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情况。对基地建设以来的组织领导、基本建设、能力建设、运行模式和机制四大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与评估。
专家组认为,基地在建设期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厅局的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见成效” 这十二字方针开展各项建设工作。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关键性指标的考核,也展现出浙江基地独特的亮点与特色,构建了一种运行模式,形成了一套运作机制。同时,在基地特有的运行模式与机制的推动下,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建设成效显著。
杨龙会司长在总结讲话中对我院基地建设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基地今后的建设提出了希望。他指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开创性的建设项目,是引领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措施。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探索与总结提升,以创新的理念推动病种研究,再创新成果。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医院领导表示,通过这五年的基地建设,打基础、建机制的工作扎实开展,初步地产生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但就“谋长远”来说,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今后在基地二、三期建设中将一如既往坚持以病种研究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目标,基地与医院互为依托,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促进全省中医药事业的龙头作用。







基地办 夏冰/供稿 院办 于伟 陈岩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