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信息资讯
News Information

- 信息资讯- 医院动态

食管壁下钻“隧道”,十年病痛一日消

2012-02-07 43
字号:
    近日,来自杭州电子工业大学的大二学生小马康复出院了,困扰他十多年的怪病终于在浙江省中医院得到了根治。从今以后,他再也不会吃饭哽噎和呕吐了,再也不会莫名其妙地胸闷不适了。小马的父母握着消化科主任医师——吕宾教授的手连声感谢:“是您的妙手使困扰我孩子多年的怪病得到了根治,谢谢您,真的谢谢您!”

    来自云南的小马十多年前得了这个怪病的,每当吃饭时常会出现胸部哽噎感,不能下咽,随后出现呕吐。由于不能好好进食,小马胃口一直较差,身体也始终非常消瘦。小马的父母带他看遍了云南和昆明的大小医院,做了胃镜,但是始终没有确诊。眼看着小马的病逐渐加重,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小马慕名来到了我院,消化科吕宾教授接待了他。吕宾教授通过吞钡食管造影检查诊断小马得的是贲门失迟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这是一种少见消化道良性疾病(估计每10万人人中仅约1人),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该病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男女发病大致相等,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质量。这种病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前者手术需要全麻而且手术风险较大,后者手术效果差,易复发。

    吕宾教授根据病人病情,决定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内镜治疗技术——POEM,不用开腹手术就解决小马的病痛。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新技术,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吕宾教授运用最新微创切除器械,胃镜下在食管中段表层(黏膜)开窗后,沿食管夹层(黏膜下层)开辟了一条长约10cm的“隧道”直至贲门口下方,在胃镜直视下切开了食管下段及贲门周围的环行肌肉,再用金属夹缝合表层裂口,不到一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后1周,小马就能进食稀饭了,原先的哽噎感也荡然无存了。今年春节小马终于第一次顺畅地吃了顿可口的年夜饭。

    POEM手术是由日本昭和大学横浜北部病院的井上晴洋教授于2008年发明并应用于临床。2010年11月上海中山医院在国内开展首例POEM手术,作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全新的内镜微创技术,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疤痕,恢复快,疗效佳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经自然腔道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浙江省中医院开展的这项手术是我市首例,它为受贲门失迟缓症病痛折磨的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朱奕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