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爬一级楼梯多活4秒?


商报记者 李思婧 通讯员 于伟
尽管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病,但我们依旧在抱怨以及为自己找借口:“我太忙,没时间上健身房。”“我没时间外出锻炼。”“找不到人一起锻炼,很孤单。”
即便理由“冠冕堂皇”,可等到我们要迈进医院的大门,这个时候,不管有没有人陪,你都得一个人扛了。
其实锻炼不一定都得上健身房,如果真的抽不出大块时间,那么就从“生活化锻炼”做起,比如,爬楼梯。
微博上有消息称,爬一级楼梯,可延长生命4秒。是否真的如此有效?
这条微博建议大家有空多爬楼梯,因为爬楼梯是一种不花钱而有效的健身运动。以一般速度登楼,每10分钟要消耗220大卡热量,比散步效果好4倍;每天爬5层楼梯的人心脏病发病率要比普通人低25%,每天登700级楼梯(相当于上下六层楼3次)的人,死亡率比不运动者低1/4至1/3。
消息引发了不少评论。有人说,现代人确实越来越懒,有了电梯后就连一层楼都不愿意爬,所以身体越来越差。
网友“丽丽猫”说,以前自己住的房子没有电梯,一口气上5层楼不带喘的,后来搬进现代住宅,每天电梯上下,有一次外出办事爬楼梯,上到3楼已经喘得说不出话了。
“米糊胡——”倒是每天坚持爬楼梯,但看到这条消息,忍不住调侃说:“我每天要爬八楼,如果是真的(可以延长生命),我好怕成为千年老妖。”
事实上,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也调查过爬楼梯的好处。他们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住得较高的人不仅健康状况好,而且寿命更长,其中一点就是归功于爬楼梯。
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雷多斯洛、潘克扎克等人对瑞士150万人的调查发现,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居住在较低层住宅的人死亡原因,大多与肺部和心脏疾病相关。
研究者认为,和住在低层的人比较起来,住在高层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楼梯,因而锻炼身体的机会多一些,由此远离了心脏疾病。
当然,住在高层长寿的另一些影响因素还包括远离空气污染、交通噪声,且高层还弥补了低层住宅容易潮湿、视野狭窄的缺陷。
爬楼梯是有益健康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浙江省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强博士说,对于保持健康长寿来说,爬楼梯确实是较好的运动选择之一,微博中提到的“每天爬5层楼梯的人心脏病发病率要比普通人低25%,每天登700级楼梯(相当于上下六层楼3次)的人,死亡率比不运动者低1/4至1/3”,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不少国外的机构做过相关研究。
“爬楼梯是一项运动量大、强度高的有氧运动,对健康有很多好处。”
刘医师说,首先是增强心肺功能,爬楼梯时加强了心肌的收缩,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提高耐受力,对于心脏的供血储备等都有益处。
其次,爬楼梯主要依靠下肢发力,因此能有效锻炼下肢肌肉功能,防止静脉曲张、血栓。
此外,爬楼梯时腰部、臀部、大腿部都用力较大,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脂肪消耗加快,有利于减肥塑身。
当然,爬楼梯的便利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可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锻炼。有些人认为锻炼运动就是上健身房剧烈运动,其实这是误区。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坚持恐怕是最难的,这就需要一些操作性强的“生活化锻炼”来弥补时间的缺失,不乘电梯走楼梯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方式。
不过,对于“爬一级楼梯可延长生命4秒”这一点,刘医师认为并不严谨:“相关研究不会分析到那么细致。”
爬多少楼梯合适可以参考运动心率
与其到老年时再来补“锻炼课”,倒不如趁年轻时多运动,爬楼梯就是既简便又有效的运动方式。
有人会问,每天爬多少层楼梯能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刘医师说,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自身体质和耐受力来决定。耐受力强的可以多爬几层,耐受力差的就少爬几层,当然,通过锻炼,耐受力也会慢慢提升。
另一个参考标准是运动心率。
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例如30岁的健康人参加有氧运动时,心率宜控制在170-30=140次/每分钟。
四类特殊人群不适宜爬楼梯锻炼
刘医师说,爬楼梯锻炼适宜大部分人,当然,也有一些特殊人群除外。
●有心脏问题的病人:比如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心脏肥大、冠心病、心梗史等病人不适宜爬楼梯,否则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事实上,这些病人在就诊时,医生询问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爬楼梯是否有气急、胸闷现象。有些病人爬两三层楼就会感觉胸闷、气接不上,其实就是提示心脏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对于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爬楼梯存在安全隐患。
●肺功能不好的病人:如肺气肿、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同样不适宜爬楼梯锻炼。
●老年人:老年人室内运动不建议以爬楼梯作为运动,上下楼梯时,人的整体体重作用于膝关节上,会加重膝关节磨损,此外,对股骨和髌骨关节损伤也非常大。这几年,浙江省中医院骨科门诊经常会收治一些喜欢爬楼梯、爬山引起骨关节炎、关节僵硬、积液的老年患者,最严重的病人连路都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