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简介
明嘉靖年间,“罗氏伤科”创立,第四代传人罗振玉于1956年受省卫生厅礼聘,至浙江省中医院组建中医伤科。1959年,骨伤科正式成立。七十年薪火相传,在罗振玉先生及罗国梁、罗国烓医生,以及此后一代代省中骨伤人不懈努力下,罗氏伤科流派学术内涵不断丰富,创新性提出“髓系骨病”理论体系,完善了"肾髓同治" 的治法创新,构建起中西医融合的骨伤治疗新范式。
骨伤科拥有三院区五病区,床位270余张,临床医师近百人,康复治疗师6人,专职科研人员14人,高级职称占比50.1%,博士占比54.1%,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浙江省国医名师1人、浙江省级名中医3人、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卫生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人选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 “青年优秀人才”2人、浙江省“百人计划”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人、浙江医坛新秀5人。

技术优势
学科临床能力涵盖中医骨伤、关节、脊柱、运动医学、足踝、创伤、骨肿瘤、儿童骨科、康复等亚专科。在复杂人工关节、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足踝疾病微创治疗、复杂创伤与重建、先天性发育畸形矫形、骨病传统疗法、针刀技术、基于“治未病-治疗-快速康复服务模式”的中医特色技术、调髓三法、骨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三联技术体系、罗氏伤科散瘀膏治疗跌打损伤、中医正骨技术等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真正做到“中医高水平,西医高质量”,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区域外就诊率79.6%,三四级手术占比58.8%,出院患者中疑难危重症患者占比24.1%。主要围绕三大优势病种、八大优势技术,开展系列临床和科研工作。
1.骨坏死与关节病(骨蚀与骨痹):创新骨坏死发生发展的中医理论,提出骨坏死“肾虚髓萎骨枯”的病因病机新学说。2023年底,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MAKO关节手术机器人,为高难度手术提供了便利,目前已完成近百台。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保髋、非血管化骨移植保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保髋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脊柱疾病与骨质疏松症(腰腿痛与骨痿):创新提出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等从“肝”论治。脊柱微创手术(椎间孔镜、双通道脊柱内镜、OLIF、ENDO-P/TLIF)蓬勃发展。近三年引入32通道术中神经监护系统、美敦力脊柱机器人、3D高清脊柱显微镜等多项新装备,为复杂脊柱关节畸形、脊柱肿瘤等疑难手术提供解决方案。
3.创伤及修复重建:引入移动式X线机(G臂机)、多种手术牵引工具,是张英泽院士双反牵引技术示范基地。在多发创伤、复杂骨盆骨折,脊柱开放性损伤、高位颈椎创伤、断指(肢)再植等复杂疾病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4.足踝外科疾病:融汇中西医致力于包括:足踝部畸形:拇外翻、马蹄足、成人获得性平足、青少年平足症。以及急慢性足踝部创伤与运动损伤: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治,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阶梯治疗(包括踝上截骨,踝关节置换等保踝手术),足踝部骨折、足踝软骨肌肉韧带损伤等足踝疾病诊治。通过精细化、微创化、个体化的临床特色,结合步态分析及3D打印技术,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5.针刀与骨伤康复:在省内率先重编小针刀治疗操作SOP及操作流程图,促进小针刀治疗操作的标准化。骨伤康复引入智能运动康复机、三维运动采集分析系统、矫形鞋垫评测制作系统、新型肩/膝/肘/腕关节活动训练器,结合中医熏蒸、理疗、外治技术和超声电导、干涉波治疗、中频治疗、发散式冲击波、超声复合电导治疗等现代物理疗法,为骨伤患者康复提供了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手段。

学术地位
学科目前是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一流学科。2015年入选全国百强科室(学科排名第4),2018年入选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2021-2023年蝉联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十强科室。作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伤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骨伤专委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等主委单位、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联盟组长单位,牵头成立了国家骨循环和骨坏死诊疗联盟、长三角中医骨伤科质控联盟、浙江省骨坏死关节病诊治医院联盟和浙江省骨坏死关节病诊治中心等,名列浙江省首批“小而强”创新团队。依托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医骨伤科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构建集临床、教室、实验室于一体,科-教-研协同发展的骨伤科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

科研成果
共承担4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基金区域创新重点项目和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是全省中医系统首例。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以主要执笔单位发布指南10项,制定标准2项,发表SCI文章300余篇,主编《创伤急救学》、《骨伤手术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等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科室专家
-
主任医师
-
肖鲁伟
主任医师 -
阮威明
副主任医师 -
沈进稳
主任医师 -
滕坚
副主任医师 -
王健
主任医师 -
王捷
副主任医师 -
童培建
主任医师 -
吴江新
副主任医师 -
邢进峰
主任医师 -
毛强
副主任医师 -
杨万雷
副主任医师 -
姚连兴
副主任医师 -
易立明
副主任医师 -
章建华
主任医师 -
章明
副教授 -
钟滢
副主任医师 -
庄汝杰
主任医师 -
于建农
主任医师 -
钱宇
主任医师 -
马镇川
主任医师 -
陈俊杰
副主任医师 -
何帮剑
主任医师 -
储小兵
主任医师 -
杜文喜
教授 -
方斌
主任医师 -
顾军
主任医师 -
华江
主任医师 -
何进
副主任中医师 -
沈金明
副主任医师 -
黄杰烽
主任医师 -
吕帅洁
副主任医师 -
季卫锋
主任医师 -
蒋云甫
副主任医师 -
李战春
主任医师 -
厉驹
主任医师 -
刘晋闽
主任医师 -
刘迅
副主任医师 -
卢建华
教授 -
吕宝荣
副主任医师 -
潘子毅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