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简介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由国内著名消化病专家项柏康教授始建于1974年建立,1976年开展胃镜检查,在浙江省率先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培养了我省第一批ERCP医师,引领了胆胰疾病内镜诊疗事业的发展,也为消化内科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近年来年门诊量17万余人次,出院7000余人次,内镜诊疗量7万人次/年,开展ERCP、ESD、EUS以及POEM、G-POEM、STER、EFR等各项内镜治疗工作。

技术优势
消化内科以胃癌前病变防治及胃癌早筛早诊早治、炎症性肠病、胆胰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为重点研究方向,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消化病)早期胃癌筛查浙江分中心,率先在全省开展基于大规模人群的胃癌筛查,并建立了一体化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及诊治体系,凸显了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防治特色。专科作为炎症性肠病(IBD)诊治中心,建立了炎症性肠病MDT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胃肠病学研究,有效提高IBD的诊治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规范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服务。拥有最先进的诊疗技术,如纳米抗体定量检测技术、胶囊内镜、小肠镜、CT及MRI仿真小肠成像及粪菌移植等,在IBD早期筛查、诊断、药物选择方案优化、病情监测、疗效判断及随访等方面建立了基于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专科于20世纪8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ERCP技术,在胆胰肿瘤、结石、炎症性疾病等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超声内镜、胆道内超声(IDUS)、胆道共聚焦显微内镜等检查及胆胰管取石、引流、乳头切开(EST)、胆胰良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十二指肠乳头早期肿瘤内镜下切术、胆道子母镜(Spyglass)等治疗,为胆胰疾病患者提供微创治疗手段。开展胃肠动力检测和研究30余年,较早建立了胃肠动力室,开展上、下消化道高分辨率测压、动态PH-阻抗检测等现代技术,以及体表穴位电刺激(TEA)技术治疗胃轻瘫、化疗后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及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良好疗效,为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提供了便捷、有效、安全的新型治疗方式。

学术地位
在学科带头人吕宾教授领导下,成长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国家重大疑难疾病胃癌中西医协作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浙江省转化胃肠病学创新学科,建有浙江中医药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属的消化道疾病病理生理实验室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实验室,学科团队成为浙江省慢性胃病诊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专业)博士点,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硕士点,现已成为国内一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鲜明的临床、科研、教学基地。

科研成果
消化内科积极开展大量高水平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来在GIE、Endoscopy、Gastric cancer、J of gastroenterolog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承担国家863科研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省自然基金重点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