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还是建隧道?——我院成功实施一例食管巨大间质瘤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近日,嵊州市的石先生很烦恼,刚过完50岁生日,就因时常有胸口阻塞感而先后多次到医院检查、诊治,结果显示石先生的食管中上段交界处局部软组织有阴影,食管壁来源病变可能性大。该怎么治疗呢?石先生陷入了纠结中。
带着这个问题,石先生来到了杭州,到了一家省级医院,医生看过CT片和胃镜报告后和石先生讲:病灶比较大,接近5cm,用内窥镜微创手术难度非常大,得从身体右侧进胸开大刀了。石先生一听傻眼了,完全出乎他的意外,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时常有看到内镜微创手术的新闻报道,又带着对开胸手术的恐惧,他慕名找到了我院消化内科吕宾教授,希望借助我院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来治疗。接诊后,吕宾教授带领微创内镜治疗团队仔细研究了石先生的病情,充分评估后决定为患者选择隧道内镜技术治疗,即黏膜下建个隧道,在隧道内将位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完整剥离。
在消化内镜中心,带着好奇和一点点紧张,石先生在药物的帮助下沉沉地睡着了,吕教授运用胃镜在肿块上方正常的食管黏膜浅浅地切开一道口子,然后建立黏膜下隧道,逐步显露肿瘤,肿瘤显露以后沿肿瘤包膜在内镜直视下剥离,完整剥离后取出肿瘤,瘤体呈长条形,5.0cm×1.8cm大小,最后用金属夹关闭隧道口(图1)。历时60分钟,石先生醒来了,手术成功,石先生心里的一块大石落地了。术后第2天,石先生开始喝一些米汤,到术后第5天,石先生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修养了。
隧道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仅有4年多时间。2010年,日本Inoue教授开展了全世界第一例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人类贲门失弛缓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隧道内镜技术第一次真正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同年9月,来自上海的周平红教授开展了首例应用隧道内镜技术切除食管固有肌层来源肿瘤的手术,即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获得成功,进一步拓展了黏膜下隧道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并确立其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地位。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系国内较早开展隧道内镜治疗技术的单位,亦是目前省内开展此项目患者数量最多的内镜中心,病员除了来自本省各地区外,尚有来自安徽、江西和江苏等省市,已具备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隧道内镜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同时保持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避免了开胸手术或其它内镜微创手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继发感染。同时,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充分体现了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院办 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