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合作排万难,团队医疗谱新篇——我院松阳分院工作小结
作为浙江最早的省级公立医院,早在抗战时期,我院就与丽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抗战最困难的1940年到1945年,辗转丽水各地,坚持办医。我院曾在1940年9月后短暂进驻松阳县城,松阳县卫生院(现松阳县人民医院的前身)就是于1940年9月在我院第一任院长、时任省民政厅卫生事务处处长陈万里的拨款扶持下建立的。抗战期间,医院足迹遍及丽水云和、缙云、景宁、青田和瑞安大峃、永康方岩等地,为饱受战争蹂躏的浙江百姓带去了生的希望。我院心内科著名老专家楼彦衡当年就在丽水救治过大批被侵华日军毒气弹感染鼠疫的患者,老院长陈万里、盛佩葱、毛咸、赵竞初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如今,作为浙江省卫生事业“双下沉,两提升”中唯一一家托管一个县两家医院的省级单位,专家们踏上当年先辈洒下热血和汗水的土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省县托管,医疗援助,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这既是为了圆满完成医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也是为了报答丽水百姓,继承老一辈专家们的衣钵,完成他们当年未尽的医疗事业!
松阳县地处浙江南部,是省级贫困县之一,该县医疗水平较低,医保病人外出就医率居高不下。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医疗设施落后,科研基础薄弱,管理水平粗放,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从去年7月份进行托管前期准备以来,我院院长吕宾、党委书记曹毅、副院长沈敏鹤、裘华森等就频繁与当地政府和卫生工作部门接触,充分调研,反复谋划托管具体事宜。尤其是我院副院长裘华森,不顾旅途遥远,坚持每周往返松阳杭州两地,多方调研、事必躬亲,先后与当地政府研究确定了松阳分院运作模式、制定了《下派专家工作和考核办法》、《临床科室资源下沉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松阳分院五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积极推进松阳分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我院管理人员的工作为我院全面开展托管任务,创新管理机制,加快省县对接做了理论准备,也为我院成功托管其他医院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在接下来的托管工作中我们将直面困难,敢于突破,善于总结,力争创造出医疗托管“松阳模式”。
杭州-松阳距离300公里,专家们每周往返奔波于两地之间,很多还要兼顾科室的医疗工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一踏上松阳的土地,就被当地广大百姓的淳朴和善良感动着,这份感动自70年前绵延至今,维系着丽水人民和我院医疗专家的浓浓情意,迸发出我院专家无穷的力量和人格魅力!
短短五个月,我院专家开展门诊、义诊3000余人次,施行重大手术50余台次,开展教学查房、三级查房30余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中医药知识普及讲座10余次。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展现出我院专家团队协作的良好风貌。儿科张源医生主动放弃休息日,携带我院自制药丸,手把手教会当地医生进行小儿穴位贴敷,为当地患儿带来了省级专家的医疗技术;麻醉科邹建玲医生深夜赶到医院手术室,为一位亟需手术的严重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和麻醉,直至拂晓时分手术顺利完成,她不顾劳累,会同呼吸科朱奕豪医生积极进行麻醉复苏和抢救,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心内科刘强医生来松阳前不慎扭伤腰部无法行走,为了心中惦记的患者,在几位同事的帮助下,坚持坐车按时赶到松阳,边扎针灸边为广大患者服务;骨伤科滕坚医生和针灸科徐福医生密切配合,为很多颈椎病患者使用先进的针灸康复诊疗手段,免除手术烦恼;肾病科于伟医生为医院血透中心规范化管理积极建言献策,亲自参与血透中心管理工作,创造条件开展内造瘘手术等新技术;外科叶晓峥医生主动开展科内教学讲课,改进围手术期管理,针对当地医院一类切口感染率高的问题展开调研和分析,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皮肤科陶茂灿医生主动提出皮肤科发展思路和学科规划,积极开展脚病治疗等我院特有、结合当地特点、群众满意度高的特色诊疗技术。我院管理团队经过充分调研和摸底,根据两院学科特点,首次提出扶持优势学科、坚持错位发展的道路,如尝试开展两院专家在两家医院交替诊疗、互动讲课、教学查房等;护理部张莹护士长在中医院开展6S品质管理培训,并依此推进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建立,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利用门急诊输液流程再造这一工作,通过对现况调研、头脑风暴、鱼骨图、PDCA、项目管理等管理工具的使用,提高当地行政职能科室人员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门诊处方点评,规范抗生素管理,并以此加强医院安全医疗。
短短几个月,我们开展的工作虽然还很有限,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始终牢记依靠团队力量,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虽然每位专家在这里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一批又一批专家团队的接力传递,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医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为省级公立医院托管工作创新思路,为松阳人民培养一支带不走的省级医疗队!
松阳分院 朱奕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