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早期无明显症状 误诊率达80%以上“高帅富”——人群要小心结直肠癌


时报记者 李佳佳 通讯员 于伟 文 实习记者杨少昆 摄
【《浙江省肿瘤防治大讲堂》第二讲】
时报讯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早年拼搏,当时年仅38岁就因肠癌离世。结直肠癌已成为越来越多‘高帅富’人群多发的恶性肿瘤。”
昨天上午10点,浙江省肿瘤防治大讲堂第二讲,在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住院部一楼“仁和养生保健大讲堂”火热开讲。省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郭勇教授,详解结直肠癌的防治。他提出,肠癌早期的误诊率达80%至90%,很容易被人误当为痔疮。
结直肠癌发病提前至50岁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恶性肿瘤发病率(287.39/10万)与死亡率(178.33/10万)与全国水平接近。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甲状腺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而癌谱前5位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讲座现场,郭勇教授分析,从最近几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看,结直肠癌有明显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国外的结直肠癌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而中国人的发病率已提前至50岁。
我国的肠癌疾病中,直肠癌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肠癌的一半。近几年略有减少,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从过去的饮食逐渐转变为精细饮食,从而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而结肠癌和升结肠癌的发病率在增多。
从全国及浙江省的肿瘤发病情况来看,这些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结肠癌比直肠癌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年前,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比例约为5∶5,而如今则已经变为7∶3了。从年龄上来看,75岁以上人群的结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
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误诊
结直肠癌的高发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尤其是饮食、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联。虽然目前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更加规范,也有指南可循,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
郭勇教授说,前不久,他就碰到一个63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对方原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突然发现自己的体重下降明显,偶有肚子疼痛,但因为没有明显特征,起初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在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有肠道肿瘤。
直肠癌早期的误诊率非常高,约达80%至90%,不少人会将肠癌当作痔疮等疾病。
他分析,结直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但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左半结肠癌,早期一般会出现类似肠梗阻的症状,而右半结肠癌,不少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可表现为贫血。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必须去医院检查是不是结直肠癌。
直肠癌早手术可以治愈
他分析,结直肠癌分三类:其中肿瘤在肠道内向腔内生长,属肿块型肿瘤。第二种,不往腔内长,而是沿着肠壁长,为浸润型肿瘤。而第三种,则是在肠子内烂了一个坑,属溃疡型肠癌。这类肠癌易出血和出现肠梗阻,也最难发现。
而肠癌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首先要清楚判断和了解肠癌的发展程度,才能准确治疗肠癌。
“肠细胞侵犯肠外膜,属一期;癌细胞突破黏膜下层,属二期,这两个时期都比较好治疗。”
郭勇教授说,而癌细胞如果已扩散到周边淋巴结,一般就已到三期。二期和三期的治疗要分界线,只要没有淋巴转移就不要害怕,这些病人绝大部分不用做化疗,只有一些特殊情况才需做化疗。如果癌细胞扩散至肠子以外的组织器官,如肝脏、肺部等,就属于晚期了。
他表示,肠癌的早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中晚期病人术前、术后可辅以化疗及放疗或中医药。直肠癌预后较好,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40%至60%,因此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
●预防
“饮食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高脂、高蛋白饮食,高纤维都要忌讳。”郭勇教授认为,“要预防得肠癌,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管住嘴。”
郭勇教授提到,肠癌患者中,大多数人有一些共通性,往往静坐的时间长,有便秘,甚至有胆囊炎,这些都是导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当然,还有一些异常原因,比如肠道内有息肉。因为肠道的息肉就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如果生活方式不好,就会得肠癌。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摘除息肉。且这样的人群,更应管住自己的嘴。
另外,还有癌前期疾病,比如溃疡型结肠炎、家族性肠息肉病等,这些疾病都要在消化科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导致长时间反复溃疡,都可能会导致病变而引起肠癌发生。
同时,有肠道和直肠的慢性炎症者,且经常大便次数多,有黏液的人群,也应注意。
50岁以后应做肠镜检查
预防肠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饮食习惯。郭勇教授建议,晚餐过饱、过晚,都可能损害人体健康,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另外,有研究发现,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经常吃素食的人,血脂高三四倍。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吃荤,等于火上浇油。
饮食上,应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5克以上。
郭勇教授建议,平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一旦发现一些异常的前期症状,千万不要偷懒。大肠癌的检查很简单,只需做个肠镜检查,就可以判断。”他建议50岁左右的健康人群,每五年就应做一次肠镜。但如果已有早期肠炎症状,那么应一至两年就做一次肠镜。
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
●花絮
现场,女患者俞云(化名),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她说,因为生活中一些细节的疏忽,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自己得了结直肠癌,也没有被提早诊断和发现。
早在2009年,俞女士被检查出为结直肠癌,她回忆,当初自己只是感觉左侧腹部经常疼痛,但也没有引起重视。可半年后,突然不慎撞伤了右侧盆骨,因为疼痛难忍,才去医院做检查。没想到,这一次检查,竟被告知得了结直肠癌,这让俞女士感到意外。幸亏发现及时,她很快就在医院进行了手术。
怎么会患上了结直肠癌?回忆当初,俞女士说,那时候还没退休,工作很忙,有时候忙得都顾不上吃饭,因为长期吃饭时间不规律,从而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想起来,俞女士悔不当初,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细微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或许癌症就能避免。
养生经
专家三句话分享养生经
现场,郭勇教授也透露了自己的养生秘诀,平时尽量不吃煎炸的食品,多吃应时水果。他用三句话,和所有的读者分享了养生经: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广交朋友。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不动,过度的动与静都不适应,因此,最佳的方式就是动静结合,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来进行运动,比如老年人应避免激烈运动。”
说到饮食,郭勇教授总结为饮食均衡,有些人追求吃素,但长期素食者会导致蛋白摄入不足,人体抵抗力下降。还有一些饮食的误区,认为应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事实上,人体本身通过肺和肾脏,对PH值有自我调节机制,它们会自动调节人体的酸碱度。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新鲜饮食,并保持营养均衡,不要过度偏食。
平时,也应广交朋友。郭勇教授认为,这与人的心态有关。平时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心情愉悦,免疫力提高,自然就会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