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大肠癌误以为是贫血——浙江省中医院郭勇教授本周三谈大肠癌防治


时报记者李佳佳 通讯员 于伟2013.09.02《青年时报》
时报讯 53岁的徐敏(化名),发现自己脸色苍白,误以为自己贫血,但没想到,一检查竟诊断为大肠癌。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郭勇说,在他接诊的患者中,得大肠癌却被误以为痔疮、贫血的人非常多。那么,大肠癌究竟有哪些早期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和规范化治疗呢?
本周三上午10点,浙江省肿瘤防治大讲堂第二讲将走进浙江省中医院。特别邀请了省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郭勇教授,就主题“让我们远离肠癌困扰”详解大肠癌如何防治。现场,还将送出郭勇教授的5个专家号。
得了大肠癌还误以为是贫血。
前不久,一位53岁的徐敏(化名),找到了省中医院的郭勇教授,称自己这几天大便便血,而且脸色苍白,怀疑自己是不是贫血了?郭勇教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感觉情况并非这么简单,他立刻要求徐先生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出来,竟然是大肠癌。
此时,徐先生后悔不已。徐先生自己经营了一家企业,为了拉拢客户,时常亲自上阵,喝酒应酬,一周几乎有三天,都在酒店吃饭应酬。而偏爱肉类的徐先生,每次吃饭总忍不住吃肉,一餐不吃,就感觉胃里少了油水。
前不久,徐先生应酬后第二天起床,突然全身乏力,一照镜子,发现自己脸色苍白,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当时我想可能是这两天应酬累了,有点贫血。”可连续几天,徐先生依然如此,体重也略有下降,脸庞消瘦,甚至还便血,这下才到医院来检查。
肠镜检查就可判断是否为大肠癌
“从我多年接诊的患者来看,和徐先生一样,一开始将大肠癌误认为其他疾病的患者非常多。”郭勇教授说,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但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左半结肠癌,早期一般会出现类似痔疮的症状,而右半结肠癌,不少人会感觉面色苍白,误当成了贫血。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必须去医院检查是不是大肠癌。
郭勇教授说,大肠癌是一种富贵病,一般多发于四五十岁的人群,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群,时常高脂饮食,更容易得大肠癌。他认为,一旦发现一些异常的前期症状,千万不要偷懒。大肠癌的检查很简单,只需做个肠镜检查,就可以判断。
大肠癌发生和高脂饮食有关
“从这几年浙江省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数据来看,肺癌、大肠癌、乳腺癌,都是浙江省排名靠前的高发肿瘤,而这些肿瘤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郭勇教授认为,不当的饮食,不良生活习惯、运动过少,都可能导致肿瘤疾病悄悄发生。
郭勇教授说,特别是大肠癌,它的发生主要和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胆囊炎疾病,还有一些外界环境因素有关。
浙江省肿瘤防治大讲堂第二讲,郭勇教授将重点谈谈大肠癌的防治,比如大肠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的症状,进而提前判断大肠癌的发生?一旦发现大肠癌,又该如何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治疗?
郭勇 浙江省中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94年获浙江医科大学肿瘤专业医学硕士学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全国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药理学会肿瘤化疗和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于常见肿瘤(尤其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及卵巢癌等)的综合治疗方案制定,重点从事中药与化疗、生物治疗结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时机、规律方面有开拓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