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两次中暑 糖尿病突然加重昏迷 基础性疾病患者高温天要定期测血糖血压


时报讯 81岁的赵简(化名)大伯,昨天,被120送入省中医院急诊中心。因为持续高温,他患上了热射病,治疗后出院没几天,竟又糖尿病加重,出现了高渗性昏迷。本周天气重新恢复高温模式,市民也将备受“烤”验。记者了解到,这几天,省中医院每天的急诊病人一直保持在9000至10000人,比平时整整多出一倍。
这些患者主要集中在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脾胃病科、心内科等,很多入院的人就身患基础疾病。急诊中心原有床位已经满员,不得不在过道上临时增加了十几张床位。
高温天中暑加重糖尿病
因为天气炎热,81岁的赵大伯突然得了热射病,在家中发起高烧。家人发现情况不对,立刻将赵大伯送入省中医院急诊,经过紧急救治,老人的病情慢慢好转,就出院了。没想到,回家当天晚上,老人的体温又突然增高,并突然发生晕厥,甚至意识也开始模糊了。
“是不是中暑了?”家人以为赵大伯又中暑了,就打了120。入院后医生检查发现,老伯除了中暑外,竟还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高渗性昏迷。血糖高达33,是正常值的5倍多,属于基础病症加重患者,情况非常危险。
高渗性昏迷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它的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
明明治好的中暑为什么又会复发,还导致糖尿病加重呢?急诊中心黄小民主任解释:“老人在家中因为心疼电费,所以常常不开空调,长期待在空气不对流的室内,热量散发不出去,加之气温相对湿度大,出汗多,血液比平时粘稠。加上老人原本糖尿病的药物又没有及时调整,所以中暑后,本身有的基础疾病也因此加重了。”
当时,老人的体温已高达40.2摄氏度。经过控制体温和降低血糖等抢救,老人的体温才得以控制。
出汗多让老人血糖急剧上升
黄小民主任说,最近中暑的病人有几个特点,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居多,这些基础疾病包括心血管、呼吸系统、糖尿病等患者。病人来时,情况普遍都比较严重,不少病人都需要马上用上呼吸机或抗休克药物的治疗。
“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糖尿病以及老慢支病人的基础病突然加重,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系。”他分析,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出汗比其他人多,药物没有及时调整,或者水分没能及时补充,就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赵大伯除了出现中暑症状外,原来本身的疾病与中暑相叠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带来了困难。
黄小民说,中暑分轻、重度中暑。轻度者,可将病人置于阴凉、通风地方,补充些淡盐水即可。重度者,症状有高烧、昏迷、抽筋、器官功能衰竭,则需要马上入院抢救。
●提醒
基础病者应定时测血压血糖
黄小民主任说,对高热病人,要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块敷、冰袋、冰毯降温,使其温度速降下来。治疗中暑病人最主要是防止出现并发症,如肝、肾、脑功能衰竭。其次,及时补充水份很重要,医院门诊各楼层全天都备有纯净水,以备就诊者消暑解渴。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情绪紧张、人体应激反应增强,加之大量水分蒸发,血液粘稠等因素刺激血管收缩,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会有一定影响。”
他建议在炎热的夏季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定时测量血压、血糖,坚持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注意饮食平衡,戒烟、控制饮酒量,减少盐的摄入,但出汗多时饮用一些含盐的液体;少吃动物内脏和脂肪,植物油也要少吃;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高热天做好防暑降温,多饮水,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
另外,黄小民特别提醒高温天在室外作业的人,如果突然感觉手脚抬不起来,头昏、想吐、全身发烫,汗出不来,首先要想到可能是中暑,必须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通风地方,及时补充水分。出空调房时,要在门口站一会儿,以适应里外温差;要稍远离电扇,不要正对着身体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