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报】盘点杭城那些“身怀绝技”的医生们


一指禅、点穴、驱蜂、气功……
盘点杭城那些“身怀绝技”的医生们
部分“绝技”,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学学练练,对强身健体自有好处
□通讯员 汤婕 朱奕豪 阮芝芳 胡惠娟 实习生 孔南平 本报记者 黄淼君/文 徐彦/摄 黄昕/图
杭州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侠义精神,在闹市区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武林门,传说这个地方曾经举行过武林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侠客们,曾经在此论剑西湖。
在武林门的周边,分布着省内多家知名医院,在这些医院中,有一些医生,尤其是中医师,不但医术了得,同时还“身怀绝技”,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以自己的独特“功夫”,演绎“仁心侠医”。
这些绝技,并非旁门左道,很多是中医大师流传下来的,既能治病于人,也能强身健体。
比如一指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名中医朱春霆因用它治好当时一位知名人士,使得一指禅名声鹊起,并推动我国推拿学的发展。现在,一指禅仍然是治疗颈椎病等疾病的当家手法。
易筋经、太极和气功等,推拿科和外科医生修炼它,可以在给病人推拿、动刀子时更得心应手;普通人修炼,则可以强身健体。
又如蜂疗,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效果独树一帜。
至于点穴疗法,只要找到相应穴位,也能缓解家庭常见的一些诸如急性腰痛、中暑、恶心、腹胀等急症。
所以,本报记者特别搜罗了杭城部分“身怀绝技”的医生,把他们集数十年功力修炼的心得和广大读者分享。
暑热难耐,疾病易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学一学、练一练,对修身养性和强身健体有不少好处。
“气功高手”宋鸿权
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中医师
在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有一名修习气功20多年的推拿医生宋鸿权,早在1988年,他曾率先在省内开设了气功科。
对于气功,宋医生说:“气功有五个派系,但是任何一个派系,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神,隔空取物、穿墙入室等事情,不是气功而是魔术,气功是一种通过呼吸锻炼达到修身养性的手段。我练习了二十多年,最大的收益就是身体很好,连感冒都很少。”
作为推拿科医生,坐一次门诊至少要给30多人做推拿,一个人至少推拿15分钟,如果没有好的体力,很难坚持下来,所以1988年的时候,宋医生选择了修习气功。
“人的生命体征中,只有呼吸是可以控制的,气功就是通过逐渐放慢呼吸,达到调身、调息和调心的目的,最终达到龟吸的境界,延年益寿。”宋医生说,这个过程很神奇,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武林人士练功逐渐突破一层层境界,这种突破感觉到的是心智上的宁静,而不是什么练就不世神功。
“有不少人会问我,能不能表演一下,这都是对气功的不了解。气功可以分为五个流派,唯一一个具有表演性的是硬气功,但也不是盖世神功。”宋医生说,他练习的是医疗气功,即每天保持一个姿势半个小时以上,有点类似于瑜伽的冥想。
“气功就是中医的心理学,可以让人放松紧张的情绪,缓解焦虑。”宋医生说,练气功就像找一个拴马桩,通过动静结合的练习,刺激大脑皮层,帮助人把天马行空的心智,拴在一个点上。在1988年开设气功科的时候,他帮助不少患了肿瘤的患者,通过练习气功,缓解精神压力,辅助疾病的治疗。
不过1992年,因为一些外部原因,气功科撤销了,宋医生也不再教人练气功,自己则坚持了下来,用气功来保持体力。
“一指禅”范炳华
省中山医院副院长
提起一指禅,大多数人会马上联想到可以用两个手指倒立的海灯法师。在浙江省中山医院,就有一名用一指禅治病的医生范炳华。
“用大拇指倒立我不会,但是我会用大拇指治病,从颈椎病到各种疾病,都能用一指禅来治。”范医生笑呵呵地说,一指禅还在推拿医学的发展上立有大功呢,范医生回忆起一段关于一指禅的掌故。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医许多疗法得不到应有认同。当时北京有一知名人士,多年失眠而求治西医不得,后来辗转找到当时擅长一指禅的名中医朱春霆。朱医师在火车上给这名患者治病,虽然耳侧有火车的轰鸣声,但经过治疗后患者足足睡了六个小时。正是这一次治疗,使得一指禅名声鹊起,也推动了中医推拿学的发展。1959年,朱春霆创立我国第一所推拿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此后国内各大院校的推拿科老师,大多出于该校。
“一指禅被视为推拿科医生的当家手法,我从1977年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从最初当做治疗手法,转变为现在既能练功也能治病。”范医生说,这种练功是对大脑和身体的同时锻炼,一指禅练习的秘诀不过十个字,即: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就这十个字,要通过两个大拇指,将内劲渗透到患者体内,治病救人。
“听听容易,做做难,就这十个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完全靠悟。”范医生说。
“易筋经高手”
吕立江
省中山医院推拿科主任
提起易筋经,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人,都会记得这么一个片段:为给令狐冲治伤,任盈盈以己身换取少林派无上心法《易筋经》,易筋经也在许多人心中等于武林宝典。
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的吕立江主任已经修习易筋经三十多年,他不但自己练习,还教许多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练。
“易筋经其实就是伸筋拔骨的一种健身方法,传说是由达摩祖师所创,藏于少林寺内,同时创立的还有洗髓经,但是因为没有像易筋经那样刻录在石碑上,而最终失传。”昨天,吕主任还远在英国,此行的目的就是传授中国的推拿,易筋经也是他讲课内容之一。
“易筋经这个功法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承受能力调解运动量,可大可小,我修习这个功法,是为了保持体力,便于给病人做治疗。”吕主任说,他的易筋经并非像武侠小说里形容的那样,练成后就可以飞檐走壁,但是可以帮助颈椎病患者,手到病除。
他从事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看吕主任给病人治病,颇有点大侠腾转挪移的感觉,一招一式都有套路,特别是他自创的五步复位法,推拉牵引之间,就把一个原本扶腰而进的人,挺着腰杆出去了。
吕主任练的易筋经一共有12个动作,每个动作都大有讲究。比如“饿虎扑食”这个动作,吕主任说,练得好的人,可以连续扑二十几个,差的人,两三个都很困难。
易筋经不光可以练劲,还可以消除疲劳。三十多年来,吕主任要兼顾教学、门诊和科研三项工作,同时还写了不少教科书,搞了许多科研课题,长期伏案工作是少不了的,但是他没有任何颈椎方面的问题,这都要归功于他每天练习易筋经。
“易筋经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健身方法,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学一学。”吕主任最后建议。
“驱蜂神人”张金禄
杭州市红会医院蜂疗科主任中医师
蜜蜂,许多人避之不及,金庸武侠小说中,小龙女可以通过笛音驱使蜜蜂,杭州市红会医院蜂疗科的主任中医师张金禄不会吹笛子,但是也会驱使蜜蜂,用人人见之害怕的蜂毒为人治病。
60岁的张医生今年刚刚退休,但是因为病人太多了,他仍旧在市红会医院和方回春堂坐诊,吸引络绎不绝的病患,就是他桌子上的一瓶蜜蜂,这些小蜜蜂被关在绿色的塑料瓶内。
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端坐在前,张医生打开一条缝,用镊子夹出一只蜜蜂,被镊子困住手脚的蜜蜂只好振动着翅膀,发出嗡嗡的响声。只见张医生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准确地捏住蜜蜂的身体,将蜜蜂的尾巴对准穴位一按,轻轻一抬,一段黄色的蜂刺顶着一个白色的球囊,就留在了患者的穴位上,仔细观察,会发现蜂刺竟然还在轻微地振动。
“这个白色的球囊储存的就是蜜蜂的蜂毒,球囊后是两块括约肌,在离开蜂体后,推动蜂毒通过蜂刺进入人体。在中医看来,蜂毒有抗炎、止痛、活血化瘀、消肿等功效,蜂毒的全毒很难获得,用蜂疗的方式恰恰能获得全毒。”张医生说,不过这种方式对于施治者要求很高,他举起两只手的大拇指给记者看,明显左手比右手肿,而且按上去感觉硬硬的,这都是他在治疗中反复被蜜蜂蜇咬留下的结果。一般人并不能轻易掌控蜜蜂。
“蜜蜂也是有脾气的,像孩子一样,只要摸清脾气就能和睦相处了。”20多年前,当他率先在省内搞蜂疗的时候,他就自己养蜜蜂,曾经一度因为养蜜蜂被蜇咬得躺在床上休息,反复和蜜蜂较量后,他终于驯服了这些桀骜的小家伙,每天要用上百只蜜蜂,给患者治病。
和蜜蜂处久了,他也有了感情,在放蜜蜂瓶子的旁边,有一个白色的塑料瓶,这个瓶子里装着清水,每一只被用来治病的蜜蜂,都会在释放毒刺后,被他投入这个瓶子中人道性“水葬”。
“蜜蜂失去毒刺,最终都会死,放进水里,是尽快结束它们的生命,不要太痛苦。”张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