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耳朵流脓10年 如今突然“中风”



耳朵里流了10年的脓,一直没太当回事,谁知是里面长了个瘤,还不断地往四周扩张,引起颅内脓肿。范大爷晕眩、嘴角歪斜,被当作“中风”送进医院,才发现了真正病因。专家提醒,现在冬春换季,有中耳炎的病人不可大意,耳朵流脓、听力变差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
突然“中风”,病因在耳朵里
昨天,在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病房里,赵荣祥主任为范大爷揭开纱布换药,
范大爷71岁,杭州人。他回忆,前段时间晚饭后躺在床上看电视,看着看着突然出现眼睛模糊、头痛、晕眩和恶心。第二天,右半脸部有抽搐,嘴眼歪邪,右侧肢体很沉重,高烧39℃,“家里人抬都抬不动我,以为是中风了,马上打了120。”
经脑CT和磁共振检查,范大伯左侧颞叶有个乒乓球大小的脓肿,同时耳朵也有问题,左侧乳突腔内有一个巨大的胆脂瘤。
“患者头痛、肢体偏瘫,虽然是脑脓肿引起的,可病根却是左侧胆脂瘤性中耳炎。”耳鼻喉科赵荣祥主任解释,范大爷的胆脂瘤不断地向四周侵蚀扩张,造成邻近骨质脑板破坏,形成巨大的脑脓肿。大量脓液被包裹在乳突内,进而侵犯周围组织,出现面部神经麻痹、抽搐及肢体障碍。
“其实,10年前耳朵就有流脓了,一直没太当回事,从没到医院看过。”范大爷说。
耳朵流脓、听力变差不可大意
赵主任解释,慢性中耳炎分为三种: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范大爷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属于第三种,也是三种中耳炎中最为严重的中耳炎,极容易造成并发症。
所谓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积物,它会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由于其邻近的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胆脂瘤型中耳炎会释放化学物质,破坏周围骨质,使炎症扩散,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最严重的是引起颅内的脓肿,威胁到生命。所以,一旦诊断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就必须进行清除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要彻底根治范大爷的脑脓肿,就必须将中耳炎治好。
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脑外科医生为范大爷开颅切除脑脓肿,待病情稳定后,再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发现,范大爷的脑骨板已被破坏,周围面神经也已暴露出来。这相当于楼上的天花板水泥预制板已腐烂,只剩薄薄的一层已糜烂的地毯,随时可能“破壳”使脑脊液流下来。
“冬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有中耳炎的病人需要多注意。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些慢性中耳炎,不要以为耳朵流些脓,听力差一点,熬熬过去或滴点消炎药水就行了。”赵主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