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是否“潜伏”市场??宁波向百姓报告食品安全(摘要)


这是一组评估甬城餐桌安全的权威数据,来源于今天发布的《2010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
《报告》厚厚一叠,近万字,除了这组全市食品安全检查的总体评价数值外,还有蔬菜、肉类、水产品、豆制品、米面、食用油、酒饮料、水果、乳品等各类食品的“单项体检表”,并附录政府监管措施和消费者安全提示等“处方良药”。
“宁波是典型的食品输入型城市,全市75%的食品靠外地供给。”宁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史小华分析道。
去年起,作为宁波部分食品的重要“供应链”,河南、安徽等地的食品安全频频挂“红灯”,甬城百姓充满疑问:外地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会不会“殃及池鱼”?“瘦肉精”、“问题豆芽”是否潜伏进入甬城市场?
答案,就在这一份食品“体检报告单”里。
反向监管震慑黑心商贩
在宁波的食品“体检报告单”上,一项数据很显眼。2010年,宁波共检验鲜猪肉(包括猪肝)2105批次,只有2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0.99%,其中并没有检测到生猪肉内含有克伦特罗,即“瘦肉精”。
宁波全市8家中心屠宰场和15家菜市场的生猪都有了“身份证”,追本溯源,全面管理生猪的来源、检疫检测、批发、销售等流通环节。
未见“瘦肉精”,但《2010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也提示,部分猪肉仍有不合格的项目,检测出3批次莱克多巴胺,11批次的无机砷,1批次沙丁胺醇,以及检出了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两类新的兴奋剂。
多措并举阻止地沟油
食用油是餐桌上的消费“大户”,亦是“多灾区”。但《2010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监测结果,“地沟油”似乎并未卖回宁波市场。
2010年,宁波共检验食用油1661批次,其中13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8.13%,与2009年基本持平,并未检测到“地沟油”。
工厂化生产保障豆芽安全
《2010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里豆制品总体合格率仍然低于其他食品,共检验豆制品1406批次、不合格率达42.39%,比2009年的36.02%要高出几个百分点。
在宁波五龙潭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原料筛选、豆芽孵化、灭菌、清洗、包装、冷却均在全自动流水线上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程序彻底解决了豆芽的食品安全问题,豆芽从小作坊走进了大车间。随着豆芽生产模式的工厂化、现代化,宁波的豆芽销售量近年来成倍增加,以往少人问津的豆芽逐渐孕育出每年数万吨的消费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