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信息资讯
News Information

- 信息资讯- 医院动态

四十年的折磨终为消化内镜隧道技术缓解

2013-04-15 140
字号:

美味的饮食对多数人来讲是一种难以抵抗的诱惑。然而,对62岁的先生来说,一日三餐都是折磨。其实早在40多年前他就开始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吃东西快或者较硬时,胸口就会堵得慌,由于当时并不重视,也没有积极的治疗,近3年来,症状愈发严重时,连喝水都堵,吃一顿饭简直就是受一次罪。更为难受的是俞先生晚上躺下前一定要把堵在食管里的东西全部吐出才能躺下,连睡觉都成了难题。正常人每天的进食及睡觉对他来说是难言的痛苦,生活质量极差,当从新闻媒体上得知浙江省中医院消化科开展消化内镜治疗类似患者后,便立即慕名前来就医。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的时候,食管造影检查提示贲门失弛缓症,同时造影显示俞先生的食管已扩张扭曲,就如乙状结肠一样,吕宾教授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资料后决定对该患者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患者的贲门失弛缓症。经过积级的手术前准备,手术当日,吕宾教授在胃镜直视下,切开食管中下段黏膜,沿食管黏膜下层分离食管粘膜与肌层,在黏膜下层开辟了一条长约17cm的“隧道”直至贲门口下方,在胃镜直视下切开食管下段及贲门周围的环行肌,然后用金属夹闭合粘膜切口(隧道入口),约一小时时间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第1天可以进食流质,第二天即可以顺利进食稀饭。2天后食管造影复查,造影剂顺畅通过贲门进入胃内。手术后第二天,先生终于顺利吃上一顿 “正常饭”了。

吕宾教授介绍,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不良引起的吞咽困难,造成食物无法到达胃部,停滞在食道当中,引起恶心、呕吐,食管扩张,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质量。以往对于这种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放支架、外科手术等方法,但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且气囊、探条扩张也有穿孔、出血等风险。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并且手术费用也较高。2010年,POEM手术的问世,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不仅大大克服了传统内镜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性,而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以吕宾教授领衔的消化内镜团队在我市率先开展POEM术,在不开刀的前提下,通过内镜打开了患者长期封闭的食道,解决病人的痛苦,此技术开展至今已经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病人23例,除本省患者外,尚有安徽、江西的患者慕名前来,最小患者年龄仅14岁,效果显著。

 

 

 

消化内科 李蒙 张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