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信息资讯
News Information

- 信息资讯- 医院动态

于建农、曹志坚:我们帮扶在贵州

2017-09-28 24
字号:

91日,医院骨伤科于建农主任医师和医学影像科曹志坚副主任一行赶赴贵州省播州区中医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一个月,也许时间并不算长,但是他们却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特别是于建农主任,帮助该院骨伤科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规范管理,明确特色

达到该院第二天,于建农便迅速投入工作,迅速了解科室的工作状况,先后与该院班子、医务管理部门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座谈,达成统一共识。同时,也得益于当地医院大力支持和前期帮扶基础,引入具有浙江省中医院特色的医疗管理模式,建立了科主任负责下的三级医师负责制和住院总医师管理体系。根据该院骨伤科目前实际状况重新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亚专业方向,突出关节外科与脊柱外科特色,实现病人收治分明,工作秩序井然。

多科协作,合理收治

针对该院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疼痛科及康复科等关联性较强的学科收治病人时的无序竞争状态,在于建农建议下,由该院医务科召集相关专业科室负责人和骨干积极参与,成立了多学科骨科疾病协同诊疗团队,一改以往各自为战、单一治疗、难以综合处置患者的局面。同时,团队管理引入浙江省中医院MDT运作机制,定期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并有各学科轮流主持,互相推荐、会诊、协调收治病人,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此举不仅得到了各学科一致好评,也深受该院领导肯定,并表示要积极借鉴和推广。

抓住时机,发挥影响

帮扶期间,于建农和曹志坚充分利用当地卫生计生部门主要领导来基层慰问的机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目前该院手术中使用的X光机器是十年前的设备,手术中故障频繁,既不利于骨科手术的医疗安全,也难以满足外地帮扶专家开展更多较高难度手术需求。为更好地缓解当地群众就医问题,于建农还建议当地医保政策进行进一步合理化调整,促使更多的国家扶贫帮困政策措施得到更好地落实,惠及更多的手术患者。一个月不到时间,他们提的2项建议全部都得到了落实。

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帮扶期间,于建农开展了3次全院性学术报告,分别以“医学哲学人文”“三级查房规范要求”“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为主题与当地同道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两人几乎每天与当地同道开展专题学习,主要内容包括“骨科读片的基本要求”、“骨科手术前评估与手术点评”、“颈椎病梯度治疗原则”、“脊柱脊髓损伤治疗评估(指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治疗进展”、“人工关节研究进展”、“多发伤处理”、“骨科疾病的康复护理”。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三级医师职能分明,在科室住院总医师安排下部署定期读片、科内外学术讲座、疑难病症讨论、手术前评估报告,所有科室活动报备医务科督查。

在医疗技术传授方面,于建农积极开展手术演示,纠正不良习惯,严格术中配合,规范操作行为。开展颈椎病手术、锥体成形手术、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不稳定二次翻修手术,开创了当地医院手术先例,有力提高了医院在当地的影响力,凸显了了医疗帮扶效果。

同时,于建农还组织当地同道与我院帮扶专家建立良好的微信科室交流平台,开展交流指导,实现协作学习,不断提高。

七年帮扶 成效显著

2010年起,医院与贵州播州区中医院(原遵义县中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至今已进入第三轮帮扶。七年来,我院从人、财、物、技术、信息化和管理等各方面对播州区中医院进行全方位对口帮扶,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该院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彰显,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攀升,2010-2016年,完整建制的临床科室从3个增加到23个,门诊人次增长124%,出院人次增长464%,医疗收入增长364%。该院也成为贵州省第一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单位,是该省公认的发展最快、最好的县级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