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好团队,火眼金睛辨结节


日前,我院肺部小结节MDT团队结束每周三下午联合门诊后,随即在门诊6楼会议室举行了肺部小结节系列学术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了生动的病例分享和精彩的专家讲座,吸引了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成员的积极参加。活动还邀请了感染领域专家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俞云松作专题报告,对隐球菌的诊治思路进行了讲授,他对当下检出率日渐上升的肺部小结节性质判断与诊治选择提出了独到见解。
活动上,呼吸科主任王真首先汇报并介绍了肺部小结节联合门诊自今年3月23日开诊以来的成果,累计接诊患者近200例,建议手术并最终在我院胸外科顺利手术的病人10余例,病理证实均为早期肺癌,确诊率为100%。一个个具体而详实的数据凝聚着整个MDT团队的努力,也给了大家巨大的鼓励与前行的动力。
活动中,呼吸科副主任杨珺超带来2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结节样病灶并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病例,引出了此次活动讨论焦点——隐球菌病。2例病例均有详实完整的检查单与CT片,杨珺超讲解了团队的整个诊治思路,以往肺部小结节常常被看作是癌前病变,医生的诊断重点多集中于此结节性质的良恶性判断上,而感染性病变尤其是影像学征象与肿瘤有众多相似处的肺隐球菌感染则常常被忽视和误诊。
接着,俞云松系统而又生动的为大家解读了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治规范,尤其是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治疗,结合实际病例,详尽地分享了诊治经验。隐球菌脑膜炎与肺隐球菌病的治疗在诊断、疗程、用药种类、剂量上均有所不同,又有某些相似,临床上必需有所区分。而一些当成是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确诊为肺隐球菌的病人,也不是手术切除了就一劳永逸了,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活动中,大家积极提出自己在临床中遇到的疑难病例,俞院长都一一解答。风湿免疫科的宋欣伟主任,更是率领风湿科的众位医生,带上临床病例和CT片,就临床上遇到的疑似隐球菌病和俞院长进行了深入探讨。
活动结束后,肺部小结节MDT团队又召开了讨论会议,总结今年工作的不足,并为团队的发展积极出言献策。好的医生就犹如一名洞若观火的侦探,用于去探索和追求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肺部小结节联合诊治中心就是这样一支团队,抽丝剥茧,拨开重重迷雾去看清肺部小结节的最终性质,练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
新年的脚步近了,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附:分享干货——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推荐建议
陈瑞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