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院2016年膏方节正式开幕啦!
立冬将至,又到了进补之最佳时令。11月1日,浙江省中医院膏方节正式开幕,医院党委书记曹毅出席开幕仪式并为膏方节开锣。
本次膏方节举办时间为:2016年11月1日-2017年1月20日。省中膏方,品质保障,顶尖专家,精诚服务,20余位国家级名老中医、省级名老中医,以及400余位高级职称中医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制,这个冬天他们将为大家的身体健康做保驾护航。
仪式上,随着“哐~~~”一声浑厚的锣声,今年膏方节正式拉开序幕。开锣仪式结束后,医院中内科主任龙惠珍就冬令膏方做了健康讲座,随后与中内科纪云西主任中医师一同在现场进行膏方咨询及义诊,解答了患者冬令进补的注意事项。



膏方史记
省中医院与膏方
1983年的冬季,为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浙江省中医院在全省举办了首期100多病人的“膏方学习班”,随后每年定期举办,为膏方在全省的普及培养了大量人才。吃膏方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现在我院膏方已普及到内、外、妇、儿、呼吸、肿瘤、肾病、皮肤等各科室,一个冬季全医院可开出膏方万余张,惠及全省及周边省份百姓。
膏方的应用范围
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久病多虚、虚则补之”,以慢性虚弱病的治疗原则。此类病人常“虚实杂、气虚血瘀、阴亏阳弱”的表现。非一针一药能所奏效,故必需选择一种适宜久服,既不伤脾胃,又能补虚,简便安全的剂型,故膏滋药最为理想。
用于病后/术后/产后调理:此类病者,体质虚弱,全身机能减退,胃肠消化力降低,需服调补药。选用膏滋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吸收,又能补充能量,能使机体尽快康复。
用于养生延年:人到中年,就开始出现衰老,精气肝肾津血日益衰弱。抗衰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采用本法是能够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加强脏腑气血功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必知知识点
1、服用:早晚各一匙,若遇外感、腹泻、急性病等,停服;初服者宜半匙开始,逐渐增量至一匙,若胃胀时,请医生调治后再服。
2、贮存:熬成的膏方必须冷却后加盖,容器要洗净,缸内取药的匙,要干净不能沾水和重复使用,以防霉变;若出现霉花时即去上霉,加盖蒸沸后,再冷却后加盖(必须放在文火上煮沸,必需边煮边搅拌,以防焦化),放入冰箱内贮存。
膏方误区
目前出现这样的现象:认为膏方人人可服,百无禁忌。实际上膏方有它的适应证,故这几年来不论病人和医师都有存在着不同的误区。
群众对膏方认识的误区
本身有疾病,未经过治疗和调理想立即吃膏方,这是不对的。
胃纳不好的人,没有经过医生调理,立即服膏方,这容易引起胃不适,要谨遵医嘱。
湿浊重的病人一般不服膏方,也就是舌苔很厚腻的必需经引路后,才能决定是否开膏方。
有的人想为了方便,希望用膏方来减肥,这是不太可能的。
膏滋药是补药,不能替代治疗的药物。所以必需病情达到稳定后由医师决定。
医者对膏方认识的误区
可任何人要开膏方都可以给开,这样是不可以的,也是必须反对的。
不经过严格、认真、仔细辨证,迅速开方。膏方往往是一张大方,一般能服用2-3个月,因此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辨证施方。
患者有钱就可以开高价方,有的医师,特别是在各种堂所里面,认为有钱就可以开高价方,不论什么人,都开虫草、西洋参、甚至野山参等名贵药材。有的病人根本不需要,这种医生纯粹为了生财之道。
“膏方史记”
膏方又称膏滋药,是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入糖或蜂蜜等熬炼成稠厚的药膏,其处方多为滋补性质,故称膏滋药。它是利用“冬季收藏”的季节特性,把身体尚未达到平衡的生理和病理上出现气血失调、阴阳失和的现象,用中药来进行调理,使来年有更充沛的精力生活、学习、工作,是“冬令调治”的最佳剂型。
从唐宋时期开始,医家已重视膏滋的使用,并把它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宋朝《洪景严》在《洪氏集验方》中载有琼玉膏,主治虚劳,是养阴润肺的祖方。在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百家争鸣,各创新说,养阴派朱丹溪变琼玉膏的剂量,仍以“琼玉”为名,以填精、补虚、调真、养性,成为滋阴、强身延年的代表方。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介绍了许多养生延年之法,并提倡使用膏滋,他创制桑堪膏。主治血虚生风、血痹风痹,高年便秘、夜寐不安等,确是一贴补虚扶正、养生保健的膏滋良方。明代李时珍,更有经验,曾在《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叙述了益母草膏制取的整个过程。说明了膏滋制作的重要性。以后各家以此为养生延年、补虚扶正的主导思想。有张景岳的两仪膏,王肯堂的参术膏均是益气补虚的妙方。清代后膏滋渐为普遍。如张路的二冬膏,何炫的坤髓膏、卫生膏等流传至今。另有《摄生秘旨》中的杞圆膏、《医方集解》的龟鹿二仙膏,视为抗老延年的有效方。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可见宫廷喜欢膏滋,宜长期服用。膏滋疗法,不仅医家喜用,而在人民群众中同样受到欢迎,预见在今后的医疗中膏滋疗法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眯。为“治未病”“抗衰老、健康长寿”作出贡献。
在冬藏之时,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是为次年能较长期达到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达“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少生病,病不生,更有充沛精力工作和学习。
院办 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