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榜:下沙院区ICU:生命相托,永不言弃,下沙院区成功抢救一例危重哮喘
深夜突遇急危重症,医护线上线下全力施救
4月1日,周五,难得的周末休息。晚饭后,本是与家人共聚天伦的休闲时刻,可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ICU所有休息的医生放下手中所有事情,心弦绷紧,全部注意力都在关注ICU一位危重抢救患者。
这位患者是一位50岁的男性病人,河南人,在浙江警官学校做门卫,4月1日凌晨突发重症哮喘呼吸衰竭,送到我院下沙院区急诊时已神志不清,口唇发绀,急诊紧急气管插管后收到ICU病房。
“重症哮喘!沉默胸!PCO2 137mmHg,PH6.99,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高危警报!”蔡丹莉副主任医师接诊患者后,立即启动抢救程序,呼吸机辅助呼吸、镇痛镇静、大量补液、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积极抢救。
可是,严酷的病情却让ICU全体医护人员感受到了死神临近的压力。当所有抢救措施都实施,糖皮质激素、氨茶碱都应用到了极量,患者却始终气道严重痉挛,呼吸机气道平台压达45cmH2O都无法送气,下午起只能人工呼吸球囊(俗称手动模式)通气。
潮气量极低,CO2排不出来,PCO2维持在91—129mmHg,PH在7.0—7.1徘徊,怎么办?
加肌松剂,无效!继续大量补液,无效!纤支镜吸痰消除痰栓,无效!
人工呼吸球囊通气已持续3小时,患者病情始终无法改善,所有能想的措施都上了,患者命悬一线。怎么办?
所有医生自发自动地放下手中事情,聚集在电话、微信、电脑前,治疗团队在江荣林教授和王灵聪教授带领下群策群力进行讨论,讨论一切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互相加油鼓劲,所有人的心都紧密地连在一起,与值班医生共同参与病人抢救。
团队智慧初显成效,家属言弃又陷尴尬
讨论后,决定对病人应用肾上腺素针皮下注射联合肾上腺素雾化解痉治疗。疗效很好,气道打开了,呼吸机能连上了,终于可以停止手动模式了,全体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有救了!大家都很兴奋!
王灵聪教授却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作用时间仅维持1小时左右,1小时候需注意病情反复。“神预言!”1小时后患者又出现了气道痉挛加重,呼吸机无法通气,又回复到手动模式。那么改用小剂量肾上腺素针静脉微泵维持联合肾上腺素雾化如何?大家探讨一切可能并大胆尝试,经过一个通宵的积极救治,患者病情终于趋于稳定。
病情趋于稳定,就有好转的希望。可是3天后,也就是4月4日上午,患者家属因为经济原因跟医生提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放弃,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对于如此危重的病人,在与死神的角力中松松指头就可以,何况是家属自己提出的,完全不用背负任何责任,也不用绞尽脑汁,不用没日没夜地守护。
再给三天时间,患者转危为安
可是,我们松手的那端,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50岁,只要能过了这关,后面注意接受规律治疗,完全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品质,夫妻和顺、子女孝敬、含饴弄孙……
“请再给我们3天时间!”王灵聪教授反复与家属沟通劝说,顶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坚持治疗。经科室团队紧密合作,终于从死神手中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患者逐渐好转,先后停用肌松药,肾上腺素,激素减量,并于4月5日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意识清楚,恢复良好,4月6日顺利转出ICU。
转出ICU的时候,患者家属满怀感激,抹着眼泪,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ICU的医护团队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紧接着又投入到了新的“生命保卫战之中”。
在这里,你以生命相托,我们永不言弃!


下沙院区ICU 祝晨 石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