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信息资讯
News Information

- 信息资讯- 医院动态

我院老照片喜获省卫计委老照片评选活动二等奖

2015-10-14 53
字号:

日前,由省卫计委联合《钱江晚报》共同举办的“寻找老照片里的卫生计生故事”评选活动揭晓,我院选送作品“儒医院长——陈万里”喜获二等奖。本次评选活动共征集到来自全省卫生计生系统160多家单位及个人选送的老照片800多幅(组),经过多轮筛选,217张照片被选中参与此次省卫计系统老照片票选。根据公众微信投票成绩,结合专家评审及主题考核元素,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0件,二等奖作品20件,三等奖作品30件。1013日,在省卫计委第二期新媒体培训班上,马伟杭副主任等向获奖单位颁发了获奖纪念水晶。

老照片能穿越历史,透视发展轨迹,借助那些留存的珍贵资料,我们窥见了曾经的光辉岁月,也在历史中看见了未来的发展,这正是老照片带给我们的穿透力。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陈万里,是浙江省立医院首任院长,他是科班出身的医生,曾担任浙江省卫生处处长、江苏省卫生署署长等要职,他又是中国“古陶瓷之父”、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是行政官员,每日处理冗繁公务,又跋山涉水发现了龙泉越窑青瓷。他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他还是我国历史上风景摄影的第一人,俞平伯、叶圣陶、顾颉刚这些文学大家对他极力推崇。他曾做过北大的校医,临床救治无数病人;又去过厦门大学国学院做导师,讲授国学经典。抗战时他能冲到“鼠疫”第一线,与日寇的细菌战作斗争,又能在解放后埋头钻进博物馆,几十年如一日。周恩来说,故宫少不了他;叶圣陶说,文艺、戏剧、绘画、书法,他没有一项不笃好,也没有一项不竭思尽力去擘摩。看他用毛笔字书写的草书,让人惊奇这要何等功力;读他写的政论,目光之长远,胸襟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

1928 年,36 岁的陈万里受聘担任浙江民政厅主办卫生行政事业的第五科负责人。1931 年,在财政紧缩的状况下,为了保存省立助产学校、省立卫生试验所及省立传染病院三个医事机构,陈万里筹建了浙江省立医院并兼任第一任院长。他所留下的“公立医院”的理念,以及他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真知灼见,历八十年历史之洪流,仍熠熠生辉。

抗战期间,日军在浙江散播鼠疫细菌,宁波、鄞县、衢县、诸暨、义乌、兰溪、东阳等地鼠疫流行,疫病蔓延,许多人染疫病亡。1940 12 6 日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向重庆国民政府报告:

据浙江省卫生处长陈万里来电报告,1123 日宁波发生腺性鼠疫,患者并呈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疑有肺鼠疫情形,事前无疫鼠预兆,系突然发生,现已死六十二人。

宁波发生鼠疫,震惊了国民党政府当局。11 10 日,中央防疫17 队队长叶树棠率队员4 人赶到那里,时任浙江省卫生处处长的陈万里也赶往现场。至11 月下旬,疫情已基本控制。为杜绝病源,陈万里决定焚毁疫区。11 30 日晚上7 时,在疫区内分11 处同时点火,顿时火光冲天,115家住户的137 间房屋,付之一炬。

从此电文中,后人可以感受到陈万里在担任卫生处长的日子里,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视察的无畏精神。正是因为这位卫生处长的尽心竭力,浙江地区的鼠疫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1948 5 月,陈万里任职江苏省卫生署时,结合之前的从医办院经历撰写了《江苏省办理公医院概况》一书,对“公医院”的发展介绍得具体而又详细,办院的动机、性质、条件、筹备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一应俱全,逻辑性非常强,很有说服力。这本书对近40 家公医院作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为后来公立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万里的《大风集》是我国第一本风景摄影作品。此书为大开本,布面精装,墨绿色的封面上烫银“大风集”三字。书中有俞平伯题词及钱稻孙、顾颉刚两位的序。它显示了我国早期摄影的美学观念,即依据古典诗词与绘画的意境,拍摄风景或静物,没有人像,也没有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艺术上确实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但它是我国摄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陈万里在书的自序中着重提出摄影的民族化问题,而这正与“五四”的时代精神相一致,他说:“我这本册子,甚希望还出我的本色,使得它无愧为中国人的摄影集。”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百废待兴,专业人才奇缺。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请当时在卫生部工作的陈万里去故宫工作,但卫生部也想留他,这让陈万里左右为难。消息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拍板道:故宫少不了陈万里。1949 11 月起陈万里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研究部主任。从此,陈万里精神抖擞,骑着毛驴,带着铺盖卷,遍访南北,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

当我们看到陈万里在如此多的方面取得的成就时,会很惊讶这样一个有各样天赋的才子也可以在理性思辨上如此出色。的确,医学本身不仅仅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一位医生的基本人文修养将落实到如何看待病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医患关系上。医生向病人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还有人格魅力、品格、修养和作风。正如名医张孝骞所说:“生命的泉,即使拌和着血和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当澎湃的普世情怀与庸常世界发生碰撞的时候,许多诗人气质的青年都会选择学医,试图以医药卫生来实现救国的梦想。或医或儒,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岗位上,都可以做得很好。唐代孙思邈说“大医精诚”。所谓精,就是医术精湛,精益求精;诚,就是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礼记》说:“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当科学精神有道德和人文给予辅助的时候,医学就会像经过雕琢的“和氏璧”,历久弥新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