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喊你快来为医院老照片投票啦!40号、43号
老照片是一个单位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今年1月底,我们医院向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投送了多幅老照片。现在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联合钱江晚报,开展老照片评选啦!
我们浙江省中医院两张最终入选参评照片(40号和43号)都非常有历史意义和价值,也非常有“故事”,先不多说,先看怎么投票啦!记得投完票回来看故事哟!
8月13日开始,一直到8月底,你可以通过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官方微信“健康浙江”、钱报健康微信“浙江名医馆”两个平台,为你中意的老照片投票。
投票方法
1、关注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官方微信“健康浙江”,或者钱报健康微信“浙江名医馆”;
“健康浙江”二维码
“浙江名医馆”二维码
2、在微信下方功能菜单中找到链接,或者回复“老照片”即可投票;
3、点击照片,还能看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投票规则
1、两个微信号每天分别可投一次
2、每次须给10张老照片投票
3、投票时间从8月13日中午12:00开始,一直到8月31日晚上23:00,一共持续18天哦~
4、最终,将根据两个微信的投票结果,以及专家评审的打分,汇总出最终成绩,一等奖10张照片,二等奖20张照片,三等奖30张照片予以奖励
省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43号
抗战爆发后,医院随省政府南迁,辗转于金华、丽水、衢州、温州等地。图为1943年医院搬迁至丽水景宁开诊一周年全体职员合影。
日寇的炮火虽使省立医院原有设备几乎损失殆尽,人员星散,但烽火中众生的苦难,使重设省立医院的呼声更趋强烈。
1938 年8月,阮毅成接任民政厅厅长,重设省立医院成为他上任后最迫切需要办的事情。在他晚年回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到浙省府,决先恢复省卫生处,次筹设省立医院……且在当时,全省政权所及之处,竟无一架X 光机,则省府对人民之生命健康,未免太不重视。卫生处恢复案当即实现,而筹设省立医院,因须建筑院址,新置设备,需款较多。几次提出省政府会议,均以战时财政困难,而被耽延。1940 年,省政府会议勉强通过先设筹备处,并拨款1 万元。
1941 年6 月,日军进逼诸暨,有进犯金华、兰溪之传言,永康方岩受到威胁。于是浙江省政府暂时迁往松阳,筹备工作又一次停顿下来。到了1941 年冬,时任卫生处处长的孙序裳,又聘请浙江医学界先辈盛佩葱、刘启敬、赵竞初、潘鹤松、王宗炎、冯祖英、孙道夫等人为筹备委员,继续筹备工作,并计划在三个月内筹备完成。
由于地处山区,物质匮乏,经费紧张,筹备工作煞费周章,幸好宁波仁济医院迁避永康,第一辅助医办奉令来永,遂分向仁济辅助两院借用。省政府并委派盛佩葱为省立医院院长。盛佩葱,字在衍,浙江镇海人,曾东渡日本求学,毕业于大阪高等医学院。回国后,他行医杭州,因其医术高超,性格豁达坦荡,杭州百姓无不称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即致力于省立医院的迁移和重建,坚持抗战。
省立医院重建后择永康水公山为院址。院舍乃中国银行、农民银行等四行办事处所建筑新屋,以成本价六万元转让给省立医院,建筑前后三幢,计三十四间,后来因不敷使用,自行建筑者亦三幢,计十三间。大门前一幢为药局及传达室、电话总机室;大门入口处,左右各有一室,分作消毒及会客之用。再进为大厦一幢,分作内、外、妇、产、眼、耳、鼻、咽喉、皮花各科之诊察室及检查室;中间一幢,为礼堂,联合办公室及膳食,最后一幢,及东西两幢为病室;室分甲乙丙丁戊五级,戊级为免费病室,设有病床二十张。院西为储藏室,院东为厨房、寝室、浴室及太平间;再东数步外,另有一石山,已建之成地下室,为防空及财药之用。
医院于1942年3月31 日正式开诊,并计划在同年的6月1日邀请上级机关各界人士举行开诊仪式。在战火中,省立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浴火重生。
40号
“公医院”应该是一个有一群具有医学理想、仁爱廉洁医疗团队组成的比较纯粹的医疗机构。
——陈万里
他是浙江省立医院首任院长,他是科班出身的医生,曾担任浙江省卫生处处长、江苏省卫生署署长等要职,他又是中国“古陶瓷之父”、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是行政官员,每日处理冗繁公务,又跋山涉水发现了龙泉越窑青瓷。他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他还是我国历史上风景摄影的第一人,俞平伯、叶圣陶、顾颉刚这些文学大家对他极力推崇。他曾做过北大的校医,临床救治无数病人;又去过厦门大学国学院做导师,讲授国学经典。抗战时他能冲到“鼠疫”第一线,与日寇的细菌战作斗争,又能在解放后埋头钻进博物馆,几十年如一日。周恩来说,故宫少不了他;叶圣陶说,文艺、戏剧、绘画、书法,他没有一项不笃好,也没有一项不竭思尽力去擘摩。看他用毛笔字书写的草书,让人惊奇这要何等功力;读他写的政论,目光之长远,胸襟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
1928 年,36 岁的陈万里受聘担任浙江民政厅主办卫生行政事业的第五科负责人。1931 年,在财政紧缩的状况下,为了保存省立助产学校、省立卫生试验所及省立传染病院三个医事机构,陈万里筹建了浙江省立医院并兼任第一任院长。他所留下的“公立医院”的理念,以及他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真知灼见,历八十余年历史之洪流,仍熠熠生辉。
抗战时期
抗战期间,日军在浙江散播鼠疫细菌,宁波、鄞县、衢县、诸暨、义乌、兰溪、东阳等地鼠疫流行,疫病蔓延,许多人染疫病亡。1940 年12 月6 日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向重庆国民政府报告:
据浙江省卫生处长陈万里来电报告,11月23 日宁波发生腺性鼠疫,患者并呈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疑有肺鼠疫情形,事前无疫鼠预兆,系突然发生,现已死六十二人。
宁波发生鼠疫,震惊了国民党政府当局。11 月10 日,中央防疫17 队队长叶树棠率队员4 人赶到那里,时任浙江省卫生处处长的陈万里也赶往现场。至11 月下旬,疫情已基本控制。为杜绝病源,陈万里决定焚毁疫区。11 月30 日晚上7 时,在疫区内分11 处同时点火,顿时火光冲天,115家住户的137 间房屋,付之一炬。
从此电文中,后人可以感受到陈万里在担任卫生处长的日子里,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视察的无畏精神。正是因为这位卫生处长的尽心竭力,浙江地区的鼠疫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百废待兴,专业人才奇缺。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请当时在卫生部工作的陈万里去故宫工作,但卫生部也想留他,这让陈万里左右为难。消息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拍板道:故宫少不了陈万里。1949 年11 月起陈万里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研究部主任。从此,陈万里精神抖擞,骑着毛驴,带着铺盖卷,遍访南北,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
当我们看到陈万里在如此多的方面取得的成就时,会很惊讶这样一个有各样天赋的才子也可以在理性思辨上如此出色。的确,医学本身不仅仅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一位医生的基本人文修养将落实到如何看待病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医患关系上。医生向病人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还有人格魅力、品格、修养和作风。正如名医张孝骞所说:“生命的泉,即使拌和着血和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当澎湃的普世情怀与庸常世界发生碰撞的时候,许多诗人气质的青年都会选择学医,试图以医药卫生来实现救国的梦想。或医或儒,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岗位上,都可以做得很好。唐代孙思邈说“大医精诚”。所谓精,就是医术精湛,精益求精;诚,就是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礼记》说:“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当科学精神有道德和人文给予辅助的时候,医学就会像经过雕琢的“和氏璧”,历久弥新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