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小儿推拿 助宝宝健康
“食积的治疗手法有补脾经、清胃经、按揉板门、运内八卦、按揉脾胃俞……”24日,浙江省中医院一场专为家长开设的小儿推拿健康沙龙,吸引了许多家长围观学习。现场医生手把手地教会一些年轻家长取穴位及一些按摩手法技巧。其简便、疗效好、舒适的特点,很受家长喜欢。

“平时也爱看一些养儿育儿的书,可不知道跟实际是否一样。”一位刚做了母亲的家长说,自己养育孩子已经很用心了,可宝宝还是老生病,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学习一些简单实用推拿手法,遇到孩子的一些小毛小病也好少跑医院。
推拿科陈薇医生说,小儿推拿有健脾胃、调阴阳,提高孩子自身抵抗力等作用,尤其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口不开、积滞、腹泻、便秘、疳积(民间俗称奶疳)等,以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喘、过敏性鼻炎等都有比较好的疗效。陈薇认为,家长可通过简单的专业指导,就可以轻松成为孩子的“专职”保健员,很适合在家庭中推广。小儿推拿一般为一日一次,7至10天为一疗程。它的手法有讲究,要均匀、柔和、轻快、持久;推拿时小儿不宜过饱或过饥,并要在小儿情绪平稳时进行。

小儿推拿的特点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同时能够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手段。它有五大特点:首先,就推拿手法而言,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轻重缓急方向不同补泻各异,常用的手法有直推法、分推法、运法、按揉法、摩法等;其次,小儿推拿特定穴与我们通常提到的十四经穴不同,适应儿科推拿的穴位,大多分布于头面部和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方便取穴,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穴,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腹部和五经穴都是面状穴;第三,临床操作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常用操作程序;第四,重视膏摩并辨证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保护皮肤同时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第五,手法操作时间往往是以“次数”为计算单位,临诊时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病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
小儿推拿的对象和适应症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7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有优势。小儿推拿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尤适于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便秘、呕吐、厌食等,其余如肌性斜颈、近视、斜视、小儿脑瘫等症也属于小儿推拿的范畴。
小儿推拿还能“治未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其内容也非常丰富,从婴儿出生至少年时期的精神调摄、脾胃调理、益智保元、疾病预防等都有相关的推拿治疗方法。
更多信息详见微信群“省中小儿推拿”
